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20春学期期末课程考核专项检查报告
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学期的课程考核呈现多种形式,由线上、线下及线上与线下混合考核等形式组成。为全面了解本学期全校在特殊情况下的课程考核情况及效果,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校督导利用暑假时间,围绕7月13日发布的《关于开展2020春学期期末课程考核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对全校483门课程期末考核情况进行了面上普查和不少于30%课程数的深度抽查,具体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的基本情况
1.面上普查情况
所查483门课程包括了线上考核课程447门,线下考核课程33门,及线上+线下混合考核课程3门,分布于全校七个二级学院部中。各学院(部)的具体检查课程情况如下:
序号 |
学院 |
线上考核 |
线下考核 |
线上+线下考核 |
采用的线上考核平台 |
1 |
物联网技术学院 |
88 |
6 |
- |
智慧职教云、超星平台 |
2 |
人工智能学院 |
55 |
6 |
- |
智慧职教云、超星尔雅、传智播客高校教辅平台 |
3 |
智能制造学院 |
64 |
18 |
1 |
超星、职教云、云班课、雨课堂和爱课程平台 |
4 |
商学院 |
75 |
3 |
2 |
超星尔雅、智慧职教云、云班课、网中网、爱课程平台 |
5 |
文化旅游学院 |
82 |
- |
- |
超星尔雅、智慧职教云、爱课程、蓝墨云班课、QQ群、腾讯视频平台 |
6 |
数字艺术学院 |
- |
69 |
- |
智慧职教云、超星尔雅平台 |
7 |
基础部 |
14 |
- |
- |
超星尔雅、云班课平台 |
总体上,本学期各门课程均能根据学校的期末考核要求和课标要求设计并完成了考核,考核形式多样,考核方式相对灵活,学生参考率较高,成绩分布较为合理,基本能够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率。
2.深度抽查情况
按照不少于30%期末考核课程数进行深度抽查的原则,各学院(部)
具体抽查情况如下:
物联网技术学院;
本学期共开设94门课程,深度抽查了58门课程,其中有51门课程是线上考核,线上考核主要采用了二大平台,包括超星(23门),智慧职教(28门)。有7门课程是线下考核,其中4门课程以大作业等总结形式进行考核,3门课程以试卷形式进行线下考核(主要是针对移动(3+3)1801班级的课程,试卷由合作本科院校盐城师范出题)。
抽查的58门课,大部分老师出题能主客观题相结合,题目数量和覆盖面较全。51门线上课程中有39门课程布置有平时作业或课后练习,另有部分课程是通过QQ群进行课后作业布置。
有2门实训课程,是按平时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和所交实训报告进行评定成绩的,平台上没有考试题目和成绩。实训课程通过平时线上学习情况和实训报告资料进行考核,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教学目标,实践操作方面的技能没有办法进行考核。
人工智能学院:
本学期考核课程数为61门,其中线上考核55门,全部抽查。线上考核主要使用智慧职教云平台、超星平台、传智播客高校教辅平台三大平台。线上考核以期末测试试卷为主,一般由客观题(单选、判断、填空)和主观题(简答题、编程题)组成,也有的是提交作品或相关任务形式,
智能移动系吴丽老师《融媒体平台技术应用》课程因为是公选课,有的学生没有电脑,针对不同的学情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智能移动系刘热老师《Java高级程序设计》采用传智播客高校教辅平台授课及考试,考核的内容覆盖全面、题型结构合理、难易程度中等、题分分配合理,考核效果较好。智能信息系陈晓男老师、华敏敏老师、俞辉老师的《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采用中国mooc平台上课,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平台上上传项目作业代码,超星平台期末考试理论在线考试,多套题库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智能信息系孙靓老师的《移动应用开发实践》、沈漪老师的《大数据应用技术》等课程采用了20套试题库随机抽题,且主观题、客观题合理分布,难易程度适中,题型结构合理。
但也有些课程考核过于简单,云计算技术系季越江老师的《linux(ubuntu)操作系统》《WEB项目开发》仅客观题且题量偏少,智能信息系黄克飞老师的《C#项目开发》全部是客观题,考核效果较差。
线下考核中采用实践方式考核2门,大作业等总结形式线下考核的4门。
线下考核的课程采用了大作业、课程总结、实验报告等形式,从检查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形式,大作业完成质量两极分化,实验报告存在雷同现象,智能移动系李立亚老师的《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大作业考虑疫情影响,及返校情况,综合身边是否有电脑等因素,大作业要求作了合理的分层考虑,采用课程设计报告加录屏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大作业雷同现象,提高了考核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智能制造学院:
本学期总计课程数为83门,抽查课程数27门,其中线上考核24门,线下考核3门。线上考核以理论课程为主,线下考核为实践课程。考核课程中单独设有专门的期末试卷线上考核的课程数为24门,实践项目考核1门,大作业形式考核2门。
线上考核题型主要结构有两大种:客观题+主观题。客观题主要有单选、多选、判断三种形式,主观题主要有填空、简答、计算、编程等形式。
线下考核包括实践项目考核及大作业考核。
线上考核的阅卷方式有三种:平台自动阅卷;教师手动阅卷;平台自动阅卷+教师手动阅卷。对于客观题的课程采用平台自动阅卷的方式,对于主观题命题的采用手动阅卷的方式,对于主观题+客观题的采用自动+手动的方式。
大部分课程的成绩分布比较合理,少数课程的成绩不呈现正态分布,如有的课程没有60-70 或者60-80分数段的学生。
商学院:
本学期共开设80门课程,深度抽查了24门课程,其中线上考核课程21门,线下2门,线上+线下1门。
线上考核题型:单选、多选 、判断、问答、计算、填空等。考核耗时一般为90-120分钟。批改方式:平台自动批改14门,教师手工批改3门,空平台+手工批改7门。试卷得分分布:出现不及格课程数19门,出现90-100分课程数17门。
线下考核主要题型:商业计划书。
课程最终成绩来源构成及占比:平时60%、期末考核40%。其中设置有期中考试的课程达21门。
文化旅游学院:
在普查了82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基本情况后,对其中的70%课程进行了重点抽查和教师电话确认核实。
对线上考核课程检查得知,完全以平时教学过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的课程数为0;设有单独期中期末测试形式作为考核依据的课程数占比94%,以在线提交大作业、实训报告等形式的期末考试占6%。
线上考核采用的网络平台主要包括:超星、职教云、爱课程、蓝墨云班课、QQ群、腾讯视频等,期中超星平台占比例为90%以上。
许多课程的教学平台留存数据反映了本课程一学期的授课情况,
如学生的平时作业、出勤状况、师生互动留痕等;同时也有平时测试、期中、期末测试等资料。
期末考核没有采取线下考核方式的,有5门非试卷模式的期末考试采用了以大作业、实训报告形式完成,但也都是通过线上平台递交,基本以QQ为主,在线发送;1门实践课程以腾讯视频,学生网络直播现场答题打分方式进行。
通过对线上考核检查发现,考核内容显出以下特点:(1)考核内容覆盖面广,基本覆盖本学期内容。(2)题型结构相对线下考试基本统一,80%教师以客观题为主出题,包括选择、判断、填空题等;主观题比例较少。(3)平台考试题目相对难度较低,题目分值分配基本以3—10分不等。题目数量基本为20—100题不等,题型基本不少于3种。(4)平台考试考核时间基本以90分钟、120分钟两类居多,但由于平台存在拥堵、学生容易忘记等问题,一般会开放考试时间1-3天不等。(5)平台考试批改方式为机器批改为主,主观题一般教师批改。
学生最终成绩组成一般为:平时占比60%,期末考试占比40%。其中,平时的60%分值由以下几类成绩组成:期中成绩、网课出勤率、网课作业、网课回答等课堂表现等,其比例由教师自主决定,如30%+30%或者20%+40%。
数字艺术学院:
共开设69门课程。其中期末考试采用线上考核的课程共5门,占总课程的7%,包括美学与艺术鉴赏、美学与实践、计算机交互设计、音乐悦谈、走进合唱等,采用的考核平台包括智慧职教、超星尔雅2个平台。
三维动画制作实践、动画场景设计、图形语言与创意等64门课程期末采用线下考核形式,占总课程的93%,其中三维软件基础3DSMAX(2)、栏目包装制作、动画角色设计等52门课程采用实践考核形式,占线下考核课程的81%,影视鉴赏、地方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影视视听语言等12门课程采用大作业形式考核,占线下考核课程的19%,单独设有期末试卷形式线下考核的课程数占0%。摄像基础、图形语言与创意、基础构成等20门课程设有期中考试,占总课程的29%,其中广告设计、编排设计、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等16门课程采用线下期中考试形式,占期中考试总课程的80%。
民间艺术探究、计算机交互设计、美学与艺术鉴赏3门课程采用线上期中考试形式,占期中考试总课程的15%,平面设计基础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期中考试形式,占期中考试总课程的5%,采用的考核平台包括智慧职教、超星尔雅2个平台。
线上考核课程考试内容覆盖较全面,采用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核,难易适中,试卷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成绩由任课教师进行批阅,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共同构成。
考核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已通知任课教师进行整改。例如,包装设计实践课程存在笔误现象,考试年级信息不统一;微电影制作、手机游戏设计课程参考答案无截图说明;计算机交互设计课程评分标准比较简洁,可再添加一些详细说明。
基础部:
主要承担全校的体育、毛概、数学、大学英语和一些公选课。共开设14门课程,全部采用网上考试,平台阅卷,大部分在超星平台,少数公选课在云班课平台。
本次重点检查了40位教师承担的10门课程。除了体育和公选课,基础部开设的必修课都在网上进行了期中和期末考试,其考核权重为: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体育(2)和体育技能(2)考核权重为:签到10%,视频学习30%,章节测验20%,讨论10%,期末考试30%;公选课考核权重为: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二、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建议
1.由于线上教学实训条件的限制,纯线上教学对课程的考核目标不易达成,建议实训课程可以往后调整,等疫情结束,还是必须进行线下授课完成,以期达到较好地实训效果。物联网系有5门实训课程推迟到下学期实施。
2.期末考核存在缺考现象(竞赛学生除外),有个别学生老师反复提醒也没有参加考试。部分班级缺考率偏高。如:体育(2)网球-0011缺考率为44.74%;体育技能(2)-0012(藏族班),缺考率为59.26%。建议加强学工、教学部门的联动促进少数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必要时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对缺考严重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3.线上考核限制了考试题型和方式的多样化。建议考试命题多样化。由于考试平台的限制,期末考试采用客观题形式较多,这种方式批阅便捷,但无法保证学生完成的独立性。因此考核多样化势在必行。比如,有的课程考核可以是方案设计、有的课程考核可以要求学生在线问题回答、有的课程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等
4.个别课程分数分布存在问题。建议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精心设计每次作业内容,仔细批阅,加强交流,使学生能做到取长补短。
5、部分课程的题型结构不太合理,难易程度未有梯度。建议分梯度布置作业和出卷。设计和布置作业和出试卷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其结果肯定不同,不用同样的作业和试卷对待所有的任课的班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6、网上考试无法保证学生完成的独立性。据了解,有的考生在考试期间对试题截屏、拍照,通过手机、QQ等各种手段向他人寻求答案。建议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自主、自觉、主动的去学习。
7.考核的题型简单,题量较少。由于平台考试机器批改较为简单,因此许多老师为了节省精力,选择了客观题为主的考核内容与形式。一方面,可以高效准确进行批改,一方面也能够客观呈现学生成绩。但是如果题型太少,题量太少,也不能很好反映学生真实成绩,过于简单化。建议多增加一些题型和题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所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些课程平台题型有限所检查的课程最多的四种题型,如大学英语(2),B级助学辅导;有的课程只有一种或者两种题型,如:计算机应用数学,应用数学,高数进阶,英语语法,体育(2),体育技能(2).一些课程题量偏少。如:体育(2),体育技能(2),共40个选择题,考核平均耗时30分钟左右;计算机应用数学,共20个选择题,学生平均耗时60分钟。
8.平台考核有作弊隐患。由于平台拥堵、学生信息反馈不及时、考试时间有冲突等等,因此考试时间虽然为120分钟或者90分钟,但总有个别学生出现状况未考或者考试中途被退出等故障,教师设置多次考试或者延时考试缓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作弊可能。
9.部分在线考试过度依赖网络资源。调查显示,文旅学院80%的教师进行了期中、期末两次测试,试卷来源有三类:完全自建自出、部分网络题库+自建、完全来自网络题库。部分课程学习、考试资源都来自网络课程或者题库,教师的参与度低,课程考试也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特点,在指导学生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10.平台不统一,监督困难。由于开学后,教师们自由选择网络平台资源,因此授课平台不统一,即使考试平台后来大部分转为超星学习通,但是不能完整反映一学期学习与考核过程,检查监督工作也存在一定困难。建议在开学初就要尽量统一授课平台。
11.针对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考核方案也应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由于线上考试的不可控性,学生完成的独立性无法监控,网上测试的比例可以降低,侧重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例如有的课程在进行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提交讲解视频,这就有效的避免了抄袭现象,激励学生去学习。同时,线上的试题考核,命题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涵盖教学的基本内容,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鼓励开放式命题,注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课程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可以有效避免纯客观题带来的弊端。
希望通过本次检查发现的课程考核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引起各二级学院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教学质量阶段性考核中根据学校教学规定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课程考核标准,科学设计考核内容,合理规定考核难度,明确考核形式,严把考核质量关。使考核结果能真正反映教的水平与学的效果,促进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质量管理办室
2020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