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

2021年02月26日 11:15        点击:[]

封面3 

 




 

1 学校概况........................................... - 1 -

1.1 基本情况................................................................................................. - 1 -

2 学生发展............................................................................................................. - 2 -

2.1 就业质量................................................................................................. - 2 -

2.2 招生情况................................................................................................. - 4 -

2.3立德树人................................................................................................... - 4 -

【典型案例1】思政教育顺应时势 书记校长共上信仰公开课........................... - 5 -

【典型案例2】上好新生“成长第一课”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6 -

【典型案例3】打造“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 引进非遗大师进校园......... - 7 -

【典型案例4】打造网络育人人文课堂 厚植文化底蕴..................................... - 9 -

【典型案例5】强化科研育人作用 社科普及创新创意出新品........................... - 9 -

【典型案例6】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 10 -

2.4 在校体验................................................................................................ - 11 -

【典型案例7】不忘初心赴疫线  使命担当抗疫情......................................... - 15 -

【典型案例8】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 16 -

2.5职业发展................................................................................................. - 17 -

【典型案例9】定格时间,赋予重生­——“无尽的收藏”标本文化工作室...... - 18 -

【典型案例10】锡“藏”e   “香”传万里............................................. - 19 -

【典型案例11】双创背景下打造优秀毕业设计.............................................. - 20 -

3 教育教学........................................................................................................... - 21 -

3.1 教学资源................................................................................................ - 21 -

3.2 专业(群)建设.................................................................................. - 23 -

【典型案例12】建设跨专业大类专业群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紧缺人才 - 24 -

3.3 课程建设................................................................................................ - 25 -

【典型案例13】“艺”心向党 献礼“七一”................................................ - 26 -

3.4 师资队伍................................................................................................ - 27 -

【典型案例14】多措并举 助力新教师成长................................................... - 29 -

【典型案例15】比赛教学双促进,教学大赛喜丰收....................................... - 29 -

3.5 信息技术................................................................................................ - 30 -

【典型案例16】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学校开展返校复学适应教育........... - 32 -

3.6 产教融合................................................................................................ - 33 -

【典型案例17】校企深度融合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 34 -

【典型案例18】校企双向促发展 企会协同结硕果......................................... - 35 -

【典型案例19】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开启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征程    - 36 -

3.7 1+X”证书制度试点...................................................................... - 37 -

4 政策保障........................................................................................................... - 38 -

4.1政策落实................................................................................................. - 38 -

【典型案例20】政校互动 共推发展.............................................................. - 39 -

4.2办学经费................................................................................................. - 41 -

4.3院校治理................................................................................................. - 43 -

4.4 质量保障................................................................................................ - 43 -

【典型案例21】质量监控不断线 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 44 -

5 国际合作........................................................................................................... - 45 -

5.1 国际(境外)合作与交流............................................................... - 46 -

【典型案例22】境外师生赛队首次登陆市技能大赛  开辟锡台两岸青年学术交流新高度        - 47 -

【典型案例23】中韩文化云端分享会开启线上国际交流新气象..................... - 47 -

5.2 国际化课程与证书............................................................................. - 48 -

6 服务贡献........................................................................................................... - 48 -

6.1 服务国家发展规划............................................................................. - 49 -

【典型案例24】践行扶贫同扶智扶志深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 49 -

【典型案例25以书为媒,科院爱心传千里  服务社会,阅读扶智圆梦想..... - 50 -

6.2 服务地方发展...................................................................................... - 51 -

【典型案例26】提供智能制造诊断咨询 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 52 -

【典型案例27整合优势资源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 53 -

【典型案例28】线上线下交互融合 办好普惠共享社区教育........................... - 54 -

【典型案例29】传播非遗文化 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55 -

【典型案例30】发挥专业优势 传承吴地文化................................................ - 56 -

7 挑战与展望........................................................................................................... - 57 -

7.1面临挑战................................................................................................. - 57 -

7.2 展望未来................................................................................................ - 57 -

附件......................................................................................................................... - 58 -

附件1: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标(2021...................... - 58 -

 

 

 

 

 

 

 

 

 

 

 


1 学校概况

1.1 基本情况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坐落在拥有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地带,是江苏省首家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391亩,建筑面积22.87万平方米。目前学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区学院)、基础部8个教学单位,开设38个专业,形成了“1+6”专业群体系。学校重点打造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这一跨学院专业群,六个二级学院着力建设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会展策划与管理、动漫技术六大专业群。

学校始终秉承“弘毅守正、盈科匠心”的校训,扎根高新区、服务高新区,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德技并修人才,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牵头组建全国移动互联和机器人职教集团、全国“物联网和智能互联产教协同育人联盟”和无锡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累计培养3万余名高技能人才。2020年学校获评中国(无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人才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筹建单位。“‘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获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院校名单。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得到社会的认可,三届蝉联“无锡市职业院校产业发展贡献奖”,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荣获优秀

1-1 学校主要荣誉一览

序号

荣誉称号

1

中国(无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人才培养基地(新增)

2

高质量发展考核荣获优秀(新增)

3

“‘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获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院校名单(新增)

4

无锡市职业院校产业发展贡献奖(三届蝉联)

5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序号

荣誉称号

6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7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

8

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9

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

10

江苏省创意教育示范基地

11

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12

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13

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

14

华夏书香校园

15

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

   2 学生发展

2.1 就业质量

2-1 学生发展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毕业生人数

1786

1944

其中:就业人数

1751

1763

2

毕业生就业去向:

A:留在当地就业人数

1138

1171

B: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

3

30

C: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

1230

975

D:500强企业就业人数

112

120

3

初次就业率

%

98.03

90.69

4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71.50

68.00

5

月收入

4500.00

4580.00

6

自主创业比例

%

0.14

0.21

7

雇主满意度

%

98.00

98.00

8

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

%

80.00

82.00

9

母校满意度

%

98.00

98.00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重点、以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构建全员化就业服务、全程化就业指导、全覆盖就业网络、全方位就业帮扶、立体化校园市场、多元化就业基地的就业指导服务格局,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2020届毕业生共计1944人,初次就业率为90.69%,主要在无锡高新区企业就业。升学人数为598人,分别赴南航、南师范、南财等大学继续深造。数百名优秀毕业生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平安、SK海力士、深南电路、中石化等世界以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2019届毕业生平均薪资达4580/月,对母校满意度达98%

无锡高新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高,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超过85%,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工作敬业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满意度均超过90%。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1.35%,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超过88%,对就业服务工作中的招聘信息发布、校园招聘会组织、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均超过90%

2-1 无锡高新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相关就业能力的满意度

2-2 无锡高新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第一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

    2.2 招生情况

成立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各二级学院招生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招生工作宣传,采用官方媒体与社会媒体相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纸质媒体与新媒体互补等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立体式招生宣传工作。加强招生计划编制,优化省内外各批次、各类型、各专业招生计划。2020年录取新生4148人,再创历史新高,报到3928人,报到率94.70%

2.3立德树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秉承“弘毅守正,盈科匠心”的校训,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积极打造彰显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25篇相关新闻报道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2.3.1思政教育

打造“课上的理论教师、课下的人生导师”的思政“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史论式专题化教学、情境式专题化教学、讲座式专题化教学,探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团队编写的《知行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实践教程》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工作队伍,利用网络加强防疫期间的正面舆论和思想引领,用身边师生鲜活的现实案例弘扬正面积极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充分认识疫情防控严峻局势的基础上,凝聚思想共识,传递爱国情感。

QQ截图20201007100355

QQ截图20201007100322

2-3 《知行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实践教程》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2-4 第四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我读马列经典”专场活动

【典型案例1】思政教育顺应时势 书记校长共上信仰公开课

学校开展信仰公开课——战“疫”云演讲活动。以图文、短视频及 Vlog 等方式,拍摄制作演讲视频作品。从青年视角出发,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变为影像表述,用青年的声音歌颂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用青年的行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孙兴洋校长在疫情期间,结合开学第一课给全校师生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信仰公开课——《希望就在眼前》。张国华书记在学生返校之际直播复学第一课《砥砺前行 不负韶华》,激励科院学子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疫情期间,校长书记以“家国情怀、生命教育、心理疏导和规则教育”为主题,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思想问题,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

 

2-5 学习强国平台报道“开学第一课”和“复学第一课”

   【典型案例2】上好新生“成长第一课”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入学教育作为新生踏入大学的首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大学生生涯的基石,对新大学生的大学生涯和后续的成长成才都具有基础性和导航性作用。为了上好新生“成长第一课”,2020级新生入学教育从人文素养、家国责任、文化传承、大学生活引导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邀请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林冬妹教授,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春霞主任和学校副校长瞿立新教授分别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学习礼仪文化,提升个人修养;聆听援鄂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了解吴地文化,感悟校训内涵,帮助学生提高国家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加深“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锻造工匠精神”的思想认识,成功收获大学的第一次成长。

2-6 2020级新生入学教育

 

2.3.2文化育人

学校从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统筹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课程、讲座、活动和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将文化的积淀、传承、发展融汇于高职教育,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最终实现无需提醒的文化自觉。

学校通过校园吉祥物“红红”“毅毅”(名字源于科院校训“弘毅守正 盈科匠心”)传播校园文化;通过“九个一”和“三个进”(“一师一坊一社团,一核一课一展馆,一企一库一书院”和“特色地方文化、先进产业文化、优秀境外文化”进校园),引导学生成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特色地方文化、发扬吴地文化精神的坚定传承者与践行者,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典型案例3】打造“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 引进非遗大师进校园

学校举办“首届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以“区校一体、文化共融”为主题,涵盖了特色地方文化大师技艺展区、传统文化体验展区、校园文化体验展区、鸿山文化展区四个展区,22个文化展位。引进一批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大师、专家进校园,聘任8位非遗大师为学校兼职教授,建设紫砂、剪纸、泥人、书画等校内外大师工作室,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师)承担课程教学和讲座,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体验教学与互动交流相结合,采取师徒制模式学习与体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实现要我学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作为全省第一个“高新区办学、办在高新区”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成为进一步推进与传承特色地方文化,推进区校一体文化建设,发扬吴地文化精神的表率。

https://www.wxstc.cn/upload/image/20201124/1606204948552191.jpg

2-7 首届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现场

1606204948830712

2-8 非遗文化大师聘任仪式

   【典型案例4】打造网络育人人文课堂 厚植文化底蕴

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培养德技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学校设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文化》、《文学鉴赏》、《艺术鉴赏》4门线上线下课程,覆盖全校近万名学生;创建微信公众号科院人文,推出科院人文课堂系列及各类传统节日文化系列主题微刊。中心自6月设立以来,通过器乐作品赏析、歌曲赏析、诗朗诵、民风民俗介绍、传统文化宣讲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定期发布具有人文特色的网络推文28篇,总阅读量达8000人次,坚持加强美育教育,注重文化传承,弘扬爱国情怀。学校创新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网络育人功能,将厚植文化底蕴做全、做实、做好,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理念。

 

2-9 微信公众号“科院人文”

    【典型案例5】强化科研育人作用 社科普及创新创意出新品

为强化科研育人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承办了由无锡市哲学社科科学界联合会和无锡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无锡市大学生社科普及创新创意作品大赛。通过积极筹备、推进无锡市大学生社科普及创新创意作品大赛各项工作,学校紧扣主题谋划部署,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学生和老师组队参赛,推出了一批优秀社科普及创新创意作品,大力传播人文知识,最终在漫画及海报类、文创产品类、微电影类、摄影类和其他类四个组别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以及优秀作品奖8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市第一;此外,我校还荣获此次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2-10 无锡市大学生社科普及创新创意作品大赛获奖情况

 

2-11 我校教师指导学生社科普及创新创意获奖作品

 

    【典型案例6】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文化传承”的办学功能,厚植文化底蕴,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此提升教育培养内涵和特色,提高师生文化修养。学校搭建吴文化大讲堂平台,组织吴韵走读吴韵故事汇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累计参加学生3270人次),组织新吴大讲堂线上讲堂、疫期悦读,一起阅读线上诵读等线上阅读活动,利用无锡科院读书台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受众学生读者4400余人,累计发布250余期1400余栏),传递吴地文化,营造校园书香氛围,传播校园品牌和阅读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12 吴韵走读活动

2.4 在校体验

2.4.1 在校生满意度

学校以生为本,从学生需求出发完善课内外育人体系,丰富教学资源,根据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数据显示:在校生课堂育人满意度达到94%以上,课外育人满意度达到93%以上,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怀学生,加强学生服务、资助服务、就业指导、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舒适的环境,在校生对学校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在90% 以上。

2-2 在校学生满意度

指标

单位

一年级

二年级

1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2958

2124

2

教书育人满意度

1)课堂育人

调研人次

人次

736

664

满意度

%

98.37

94.73

2)课外育人

调研人次

人次

736

664

满意度

%

97.96

93.98

3

课程教学满意度

1)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73

66

满意度

%

98.64

96.39

指标

单位

一年级

二年级

3

2)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73

66

满意度

%

98.10

95.93

3)专业课教学

调研课次

课次

54

117

满意度

%

97.69

95.48

4

管理和服务工作满意度

1)学生工作

调研人次

人次

736

664

满意度

%

96.60

92.77

2)教学管理

调研人次

人次

736

664

满意度

%

97.83

93.67

3)后勤服务

调研人次

人次

736

664

满意度

%

92.53

90.96

 

2.4.2 学生服务

实施校园基础设施改造。在无锡市高新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启动基础办学条件改造提升工程,校园环境改善成效明显,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公寓改造面积约15040平方米,增设了学生公寓入户门厅。教学楼配套专用教室、公共区域改造面积约31600平方米。校园西广场景观场地改造面积约为3400平方米。随着吴地非遗资源研究与创新中心、商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心的投入使用,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服务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健全心理素质和自身人格能力。

IMG_3348 

2-13 改造后的学生宿舍

 

落实各项学生资助管理服务工作。学校以“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和发放精准”为工作导向,奖助贷4803人次,各类奖助贷总额1077.57万元,认真自查自评,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2-3 2019-2020学年奖助学情况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种类

奖助范围

奖助人数(人)

奖助金额(万元)

1

国家奖学金

奖学金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12

9.60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学金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16

108.00

3

学校奖学金

奖学金

全体在校生

2032

76.98

4

村田奖学金

奖学金

全体在校生

40

500

5

国家助学金

助学金

在校贫困生

1072

333.76

6

勤工助学

助学金

在校生

660

14.7534

7

建档立卡

助学金

全校贫困生

263

138.58

8

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

助学金

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

508

390.90

合计

4803

1077.57

2.4.3 社团和志愿活动

精心打造品牌社团。学校社团种类齐全,打造精品社团,举办品牌活动。全校共建有社团33个,重点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等思想政治理论类学习型社团,创新智慧的钉子、大数据社和永恒电子社等专业技能型科技类社团,以及发扬华风汉文化研习社、弘毅迷彩社等具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社团。学校享创传媒社打造的作品《有一种思政课叫校长早餐会》在“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全国优秀奖。校读书会社团荣获无锡市“优秀大学生社团”。

2

2-14 华风汉文化研习社探寻古运河历史文化

 

2-15 享创传媒社《有一种思政课叫校长早餐会》在“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全国优秀奖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学校师生积极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抗疫志愿工作的大学生1099人,青年教师(40岁以下)9人,组建志愿服务团队3个。其中:参与联防联控的青年志愿者13名,服务 18540人次;在交通站点、道路卡口服务的青年志愿者27名,服务 7257人次;参与企业复工生产的青年志愿者100多名、服务900人次;参与向最美逆行者致敬活动开展五心服务的青年志愿者87名、服务2230 人次;参与网络宣传、辟谣的青年志愿者453名、服务 4245 人次;参与心理辅导的青年志愿者232名、服务1373人次。我校青年教师黄欣荣获无锡市疫情防控阻击战典型人物,多名同学荣获市区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16 师生参加抗疫志愿服务

   【典型案例7】不忘初心赴疫线  使命担当抗疫情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电商1906班团支书黄垒,曾服役于北部战区陆军,服役期间进入装甲兵学院学习,曾担任班长、文书兼军械器材员等职务。2016年荣获优秀班长、优秀骨干等奖项。参加过2018开训动员、跨越-2018实兵对抗演习等重大项任务。

新冠疫情爆发之际,他主动请缨志愿参加防疫抗疫战斗。后受乐清市人民武装部派遣,负责乐清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防疫工作。每天他穿着严密的防护服,背着重达15公斤的酒精消毒液,对整个区域全方位消毒。落实完各个楼道防控措施后已是深夜,为了克服困倦继续工作,他时常掐自己的大腿,淤青一块连着一块,长时间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导致耳后已被勒破了皮,结了痂。但是,在他看来这些困难就是对自己意志品格的最好磨砺。他把防疫任务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从不有半点马虎和丝毫懈怠。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谱写了青年为先,忠诚坚守,默默奉献的感人篇章。

 

2-17 黄垒同学防疫工作现场

2-18 黄垒同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证书

   【典型案例8】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刘思言,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7级学生。刘思言同学入校以来学习认真刻苦,曾获国家奖学金、无锡市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D类二等奖、村田奖学金、三菱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刘思言同学积极参加专业比赛训练,舍弃自己休息,不断总结优化。通过一个月的高强度的训练,在第四届踏瑞杯全国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中部赛区)中荣获特等奖,拿到了进入总决赛的入场券。除了日常学习,在空余的时间,刘思言同学也积极投身志愿者活动,多次参与无锡马拉松比赛、雪浪大会、世界击剑锦标赛等公益服务。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19 刘思言(右一)在第四届“踏瑞杯”全国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

 

2.5职业发展

2.5.1创新创业

学校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搭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的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建设,力促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学校“双创新吴模式”。

主动融入新吴区创新创业氛围。组织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参加2019“齐心协力 创吴止境2019“创响无锡新吴创业标兵赛(获优胜奖),第二届“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获新吴区三等奖),无锡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暨“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选拔赛(获推荐省赛资格)等赛事。与无锡市新吴区科技局、无锡高新区科创中心、无锡创业邦Demo Space共同举办邦空间产业创新大会——汽车智能与车联网发展论坛。

以赛带创,打造典型。组织申报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个并成功立项。组织教师、学生团队参加服务外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无锡市大中专院校传承工商精神  推进创新创业系列赛等重大赛事。获得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二等奖一项、职教赛道三等奖一项,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经统计,本校2019届毕业生的总体创新能力满足度为89%,高于全国高职2019届(85%)。

    2-20 毕业生总体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数据来源:麦可思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20))

   【典型案例9】定格时间,赋予重生­——“无尽的收藏”标本文化工作室

“无尽的收藏”标本文化工作室是电子商务专业黄维乐同学的双创项目,起源于其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精湛的标本制作技术,还原生物生前的姿态和样貌,配上其活着时的生活环境状态,进行艺术再加工,形成生态情景标本。极具特色的创业项目吸引了媒体的目光。黄维乐同学受邀参加了由无锡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无锡广电集团、3W创客无锡共同打造的“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全媒体周播互动栏目——创业圆桌派的现场直播活动。在直播间,黄维乐向观众展示了生态标本作品,并与观众朋友们一起畅聊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经验,受到了观众朋友们的热切关注。该项目在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组二等奖。

2-21 黄维乐同学在制作标本

   【典型案例10】锡“藏”e   “香”传万里

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藏香也是西藏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项目团队依托成员强巴多杰的父亲次仁多吉(国家级尼木藏香非遗文化传承人),独特的藏香制作技艺,主要以“电商+非遗工作室+贫困户”模式,建立线上交易、线下展示、产销对接的新机制,打通贫困户产销渠道,农户抱团合作,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深耕西藏非遗传承“尼木藏香”历史文化,挖掘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手工技艺,依托社区电商O2O平台,由大学生创业团队通过直播电商和短视频等方式,打造行业新生态,创建民族品牌。将“非遗文化”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带动吞巴乡等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助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该项目在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中荣获省级二等奖。

2-22 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省级

二等奖

    【典型案例11】双创背景下打造优秀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专业教育学习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勤奋钻研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陶丽萍老师指导的赵硕同学以毕业设计《基于CC-Link 协议的定量灌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获得省一等奖。该毕业设计孵化于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机电匠人工坊,在学校专项基金的扶持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项目积极参加省、市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申请相关技术专利,经过不断打磨、完善、积累后最终成为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创新创业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融合提升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陶丽萍

2-23 陶丽萍老师指导毕业设计

    2.5.2技能大赛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共有24支队伍、69名选手参加比赛,共获得1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

2-4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二级学院(部)

比赛项目

选手

指导老师

获奖等第

1

物联网技术学院

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

余方计、陈峙衡、朱鹏

刘军伟、曾正

二等奖

2

智能制造学院

汽车检测与维修

涂锟、贾志强、荆宗金

张锦龙、郭景华

三等奖

序号

二级学院(部)

比赛项目

选手

指导老师

获奖等第

3

智能制造学院

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王建涛、黄建超

孙坚、崔业军

三等奖

4

智能制造学院

数控加工综合应用技术

洪一帆、邓嘉宝、王子涵

何永华、陈成

三等奖

5

智能制造学院

机电一体化项目

张贺、林德龙

武彩霞、沈小燕

三等奖

6

智能制造学院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于国健、蒙翠厅

陶丽萍、赵厚玉

三等奖

7

人工智能学院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夏雨薇、郑云龙、荣丹丹

曹英、倪云霞

三等奖

8

人工智能学院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刘雅伦、马晟、吴俊烨

陈晓男、沈漪

三等奖

9

人工智能学院

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

时英雄、许源宸、林军锋

李立亚、张春燕

三等奖

10

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

会计技能

史卫琴、蒋玉娇、郝道兄、马玉芳

陆珂、徐颖

三等奖

11

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

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

倪鲲、汪东波、李小环、宋佳宝

王晔丹、郦宏晖

三等奖

12

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

电子商务技能

季慧、张千文、董自城、郭娜娜

万胤岳、李纳珂

三等奖

13

基础部

英语口语(非英语专业)

郑兰艾

魏洁

三等奖

 

      3 教育教学

3.1 教学资源

2020年反映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资源表多数指标优于2019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5152.23/生,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为18466.74元。由于2020年在校生净增加1087人,故个别生均指标略有下降,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0.69 m2,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为1.01个。

3-1 办学条件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15077.19

15152.23

2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m2/

24.47

20.69

3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

1.40

1.01

4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7188.00

18466.74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

1577.35

5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万元

243.65

386.20

6

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人时

452.67

398.76

7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281.00

281.0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

--

8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50.00

50.0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

--

9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

省级()地市级(

行业或企业()  其他()

 

图书馆面积12000平米,生均图书馆面积1.52平;纸质图书总馆藏66.32万册,生均图书84.05册;完善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图书馆购买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移动图书馆、EBSCO外文数据库,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们的学习教学科研需求。

目前校园网已经实现骨干万兆、楼层千兆、无线信号全校区覆盖,基于全光网架构的扁平化校园基础网络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校园网互联网光纤总出口带宽达到2510Mbps,信息点数量达12600个,教学办公区与学生宿舍区无线网信号覆盖率达100%。建有校园网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城市热点上网认证计费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才培养数据采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门户网站系统筹多个信息化平台。这些软件平台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了教育科研、学生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为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化技术保障。

3.2 专业(群)建设

学校设有专业38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A类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群3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1个,市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群6个、市级重点专业6个、市级现代化品牌专业4个、市级现代化特色专业2个。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专业设置做到适应性、前瞻性和特色性相结合。根据无锡市提出的“三个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高新区提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研发、生产、服务和管理等环节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2020年,对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设置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对应高端装备制造新设置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应现代服务业产业,新设置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目前,学校已建设七大专业群,专业体系覆盖无锡高新区的支柱产业,学校重点专业与无锡市重点产业一一对应,与产业匹配度在98%以上,专业建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前沿。

3-2 2020级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对应一览表

无锡市重点发展产业

我校对应专业群

专业

专业总数

物联网、集成电路产业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群(跨学院组建)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智能终端技术应用

32个专业,

涉及6个一级专业门类、14个二级专业门类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软件技术专业群

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无锡市重点发展产业

我校对应专业群

专业

专业总数

物联网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

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微电子技术、光伏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32个专业,

涉及6个一级专业门类、14个二级专业门类

高端装备制造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

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生产性服务业

物流管理专业群

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会计、会计信息管理

动漫技术专业群

动漫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生活性服务业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群

会展策划与管理、商务英语、应用日语、应用韩语、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社区管理与服务

 

   【典型案例12】建设跨专业大类专业群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紧缺人才

学校立足于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选择紧密关联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成应用领域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个专业,构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紧缺人才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该专业群与教育部指定评价组织深度合作,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证书获取率达98.2%,完成了高等教育出版社12本汽车营销“1+X”高、中、初级指导教材的编写;依托学校省级智能汽车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项目、教育部嵌入式开发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教育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立产教融合实训体系;和奇瑞捷豹路虎、汇川等国内汽车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学生顶岗实习,从而形成以“三教改革”为引领、企业深度参与、校内外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1 学生参加“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现场

3-2 奇瑞捷豹路虎岗前培训现场

 

3.3 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使学生拥有精湛的一技之长,促进其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发展。各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岗位群平台课程、岗位核心课程、个性化拓展课程、素质教育学分课程五大模块组成。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专业总学分数为140学分,总学时数大于2500学时,实践教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超过50%,选修课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15%左右。

3-3 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模块构成

模块名称

目标

主要内容

所占学分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两课”、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学鉴赏、创新创业教育等

40学分左右

岗位群平台课程

培育学生具有与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实现所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迁移和应用。

专业基础课程

27学分左右

岗位核心课程

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方向,使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含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45学分左右

个性化拓展课程

根据学生需求定制课程,供专业群内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

专业拓展课程,职业素养课程

20学分左右

素质教育学分课程

以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为导向,提高学生对学校和高新区的了解,适应、规划在校生活。

入学教育、新年德育课、劳动教育、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实践活动

8学分

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围绕构建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树立职业理想、提升职业道德、强化职业素养、规划职业生涯,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设计、满足学生全面成长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典型案例13】“艺”心向党 献礼“七一”

在“七一”来临之际,《图形创意》课程以喜迎建党99周年为主题,组织19级影视动画专业48名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的异影、同构等各类设计手法,设计了12组文创作品来献礼“七一”。红色文化与时尚相碰撞,艺术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将党的教育融入课程,积极探索艺术类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让党建文化以活泼的形式通过多渠道立体式传播,将党建宣传变成年轻人拿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时尚用品,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吸引了学生的关注,营造了融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园艺术氛围。该课程巧妙地运用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师生爱党爱国的拳拳之心,其创新举措还登上了“学习强国”的平台。

 

          3-3 学生文创作品选登                    3-4 学习强国刊发《图形创意》课程思政创新举措

 

3.4 师资队伍

学校生师比为14.24,优于国家基本要求(18)。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较2019年均有所上升,分别是82.00%38.00%。由于疫情原因,我校开设线上课程,故兼职(兼课)教师数量较2019年数量有所减少,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减少。

 

 

 

 

 

 

3-4 教育教学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450

450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483

528

其中:专任教师总数

342

363

2

生师比

--

13.35

14.24

3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80.12

82.00

4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

%

36.84

38.00

5

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

课时

19827

6760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804800.00

660443.21

其中:财政专项补贴

--

--

6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771

736

其中:

线上开设课程数

125

145

线上课程课均学生数

78

113

7

教学满意度

一年级

二年级

1)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73

66

满意度

%

98.64

96.39

2)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73

66

满意度

%

98.10

95.93

3)专业课教学

调研课次

课次

54

117

满意度

%

97.69

95.48










 

学校强化人才是立校之本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从整体上布局和把握人才工作,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做到人才引培两手抓。引进博士4名,青年教师21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0名,柔性引进博士3名,担任兼职教授,其中特聘江南大学教授担任人工智能学院特聘院长,打造教科研团队。

全方位、多渠道、分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层实施专题培训。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对35名新教职工进行了为期16天的岗前培训。组织100多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境)内外进修、培训和交流,其中国培21人,省培33人。学校举办专题培训三期,一是组织博士核心课程培训班一期,以专业带头人、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受训对象,开展专题培训,受训骨干教师35人,强化骨干教师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培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开发的基本能力。二是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两期,受训“70后”专任教师100余名,加强了教师快速掌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技能,使之教学方式得到了有效转变,信息化水平得到了系统提升。

   【典型案例14】多措并举 助力新教师成长

为保证新教职工尽快适应岗位的职业特点和要求,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学校文化,熟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学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学校积极搭建助力新教师成长平台。组织了为期十天的新教师线上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邀请校内外专家为新入职教师开展为期六天的线下高职教育培训、学校文化认同培训以及身心素质拓展活动;实行“二级学院与行政部门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学校还组织新教职工参观考察朗新数据科技公司等高新区合作企业,了解企业运行模式、产品结构、校企合作现状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帮助新教职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意识,深刻领悟“区校一体”的办学理念。

https://www.wxstc.cn/upload/image/20200902/1599035603600662.jpg

3-5 新教职工参观朗新数据科技公司

    【典型案例15】比赛教学双促进,教学大赛喜丰收

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高职组)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共青团江苏省委和江苏省妇女联合会共同举办,是省内最重要的教师教学比赛,是高职领域最高水平的教师教学竞赛。学校把该赛事作为引导、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校内广泛动员,组织培训,提供指导。教师们积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教学,研究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劳动教育、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形成了浓厚的的“三教”改革氛围。近几年,学校教师参与教学比赛热情高涨,参赛人数逐年增多,比赛成绩逐年提高。2020年,共有1756名教师参加了教学大赛校赛,占全校专任教师的16.37%。最终9个作品在省赛中获奖,其中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覆盖了高职思政、高职英语、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和教育与体育等多个大类组别,形成了教学竞赛高地。

3-6 学校教师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决赛

3.5 信息技术

3.5.1 智慧校园建设

在无锡市新吴区政府支持下,我校完成了智慧校园二期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1400万元,建设项目内容有:智慧教室建设、基于一码通的校园门禁系统建设、全媒体网站群管理平台建设、数据容灾与恢复系统建设。建设各式智慧教室共计100间,以新技术手段实现教室的可视化、远程化、智能化、联动化运行管理。门禁系统支持学校已有的腾讯微校码及人脸,简化了校园的日常管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全媒体网站群管理平台通过打造资源汇聚、存储、编辑、检索及应用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整合渠道资源、内容资源,形成统一媒体矩阵,实现PC站、手机站、微网站、小程序、等多平台个性化发布,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数据容灾与恢复系统建设分为四个部分:业务数据容灾与恢复系统统一管理平台建设、超融合虚拟化平台备份与恢复建设、核心数据库实时备份容灾与恢复建设、云灾备建设。

3-7 智慧教室

3-8 迎新系统

3.5.2 信息化教学

在线课程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资源,学校共立项建设了99门在线课程,其中1门课程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获评省在线开放课程。对校内开课近250次,为校内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11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对社会开放,共有66333人次选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疫情期间,学校依托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采用全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保障了教学的开展。学校通过积极搭建四个云平台、组织教师平台选课和自建课,每位教师确定采用平台课程资源自学+直播工具+微信群、QQ+备用方式的混合授课模式,保障了全校在线教学的通畅顺利运行。全校有281位老师参与了在线教学,占专任老师的95.25%,开设了289门在线课程,占本学期总课程的87%

【典型案例16】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学校开展返校复学适应教育

为做好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和返校后学习的过渡,缓解学生长期在家造成的焦虑、烦躁、思想波动起伏大等情况,学校抢抓全国疫情防控特殊时机,以防控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为载体,组织开发了返校复学适应课程,并在一、二年级中实施。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采取自制和选编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五块内容:复学第一课、心理疏导、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规则教育。课程在超星尔雅平台上线,学生通过手机端、网络端在线参加学习。课程对于统一思想认识,疏导学生心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活力,规范学生行为,升华爱国热情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课程,学生坚定了抗疫的信心与决心,也以积极的姿态,充满自信地回归校园,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3-9 返校学生代表聆听“复学第一课”

3-10 学生在家学习“返校复学适应课程”

3.6 产教融合

以《服务高新区(新吴区)三年行动计划》为工作指导,学校制定了高度紧密型合作企业认定标准,实现了每个二级学院对接5个高新区高度紧密型企业、每名中层干部对接一名企业高管、每名教师对接一名企业专家。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成为由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倡导,长三角开发区的相关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

目前,与学校正在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数174家,学校与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达到每个专业与5.27家企业合作。与美林大数据、乐智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积极拓展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组建村田冠名班、SK海力士集成电路班,华虹冠名班;与55所续签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与无锡赛昂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班”;与无锡感知集团、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核心企业,共建“无锡物联网科技大学”、“无锡科院-无锡村田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心”、“航信学院”等各类共享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无锡市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基地”“无锡智能制造咨询服务工作站”“无锡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实验室”和“无锡市信息技术应用协会智能制造实践基地”,推动学校产学研合作工作,加快无锡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搭建平台。

现有2位省级产业教授、6个市级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项目、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项目、1个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1个市级中国(无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人才培养产教联盟。学校获得了无锡市职业院校促进产业发展贡献突出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综合荣誉。

    【典型案例17】校企深度融合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校与南京五十五所(江苏一道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成立云计算研究所以来,打造校企混编团队和科技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先后合作成功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申报、云计算实验室建设、“工匠工坊”项目、嵌入式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另外,企业捐赠价值60万元的服务器及课程资源,推动了云计算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工作,保障了实验实训环境。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通过与五十五所的深入合作,不断汲取养分促使专业成长,该专业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2020年,学校获批“1+X”全国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并于20206月份完成首批“1+X”证书的考证工作。

3-11 “工匠工坊”项目启动仪式

3-12 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

省赛2016_fgh10-2 19年省赛

3-13 竞赛获奖证书

 

    【典型案例18】校企双向促发展 企会协同结硕果

学校与无锡黑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虚拟现实(VR)实训基地”,构建影视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习就业专业对口率,增强学生岗位技能。期间,校企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建设,丰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申报虚拟现实远程实训专业教育研究开发项目;完成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建立访问工程师培养机制,健全师资队伍常态化培养体系。校企双方将产教融合走向实处,教师水平提升,育人效应明显,师生在技能大赛上获省级二等奖两项、市级一等奖两项。该项目在2020年获得无锡市科协“企会协同创新计划”资助科技服务站荣誉。

3-14 虚拟现实(VR)实训基地

    【典型案例19】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开启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征程

为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汇聚推进开发区职业教育与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各类资源与力量,1122日,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无锡成立。该联盟由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倡导,长三角开发区的相关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发起成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被推举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教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推举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联盟坚持“跨界融合、多边互动、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原则,推进园区产业资源转化为职业教育优势资源,构建产教命运共同体,积极助推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开启了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生动诠释了“把学校办在开发区内,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打通职业教育最后一公里”理念。

https://www.wxstc.cn/upload/image/20201122/1606034288476765.jpg

3-15 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揭牌仪式

https://www.wxstc.cn/upload/image/20201122/1606033817353028.jpg

3-16 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理事会单位合影

 

3.7 1+X”证书制度试点

2019年上半年学校成为“1+X”证书制度“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无锡地区唯一入选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对“1+X”证书认证工作要求,先后完成江苏省首张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全国首张汽车营销(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在江苏率先完成教育部年度试点任务后,又以“1+X”试点为契机,联合部署依托汽车产业的专业集群发展,智能汽车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获得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项目立项。

目前,学校共申获智能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5G基站建设与维护、财务数字化应用、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和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等11个“1+X”证书项目。并且,学校将书证融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学校成为“无锡市1+X证书制度试点联盟”秘书处,积极参与无锡市“1+X”试点工作,加强校、政、行、企协同联动,搭建长效机制平台,扎实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具有无锡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高地,形成辐射全省、推广全国的“1+X”试点经验。

3-5 学校获批“1+X”证书试点项目

序号

证书名称

试点专业

获评批次

1

智能新能源汽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新能源汽车

第一批

2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

工业机器人

第二批

3

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第二批

4

5G基站建设与维护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第三批

5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新能源汽车

物联网应用技术

第三批

6

汽车运用与维修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新能源汽车

第三批

7

财务数字化应用

会计

会计信息化

第三批

8

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第三批

9

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

物联网应用技术

微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

第三批

10

数字创意建模

动漫设计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影视动画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第三批

11

数据采集

软件技术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第三批

      4 政策保障

4.1政策落实

学校办学由无锡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全额拨款,零负债运行。区委、区政府把学校发展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考虑,纳入全区重点工作来推进,组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理事会、拓展学校办学空间,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大办学经费投入、支持高层次人才引培,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更优的服务、更多的支持,全力助推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大力支持我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省品牌专业建设,建设期内分别下拨1500万元和750万元的建设经费。无锡高新区财政专项投入1.3亿,启动校园基础设施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先后完成了教学楼整体改造、学生公寓改造、田径场翻建、道路翻新、地下雨污水管网治理、楼宇外立面翻新、水电控系统改造等项目,学校顺利割接至全光新网络,圆满通过智慧校园一期建设项目验收,有序推进二期建设项目。

   【典型案例20】政校互动 共推发展

在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学校成立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理事会,由无锡市高新区主要领导担任理事长,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领导任副理事长。理事会的成立,加强了高新区对学校的领导和指导,发挥了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财政保障和依法督导等方面的作用,理顺了体制机制,实现了良性互动,构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高新区财政投入1.3亿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已建成100个智慧教室,和基于一码通的校园门禁系统、全媒体网站群管理平台、数据容灾与恢复系统。理事长蒋敏在2020929日《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构建产教命运共同体 促进区校发展高质量》一文,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立足校地协同,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4-1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成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理事会

4-2 理事长蒋敏《构建产教命运共同体 促进区校发展高质量》一文在《新华日报》刊发

 

4.2办学经费

学校积极筹措办学经费,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使办学经费得到有力保障,学校财政状况良好。2019年度,学校办学经费收入总额为18967.92万元,其来源分别为: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12644.7万元(占66.66%),学费收入4354.55万元(占22.96%),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1130.65万元(占5.96%),横向课题经费146.72万元(占0.77%),其它收入(其中包括社会捐赠)691.29万元(占3.64%)。

 

 

4-3 学校2019年度办学经费收入构成

(数据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20))

经费支出方面,学校加大对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等内涵建设的投入力度,2019年度学校办学经费支出总额为18752.39万元,其中,用于日常教学经费支出881.83万元(占7.70%)、教学改革及研究经费支出197.94万元(占1.06%)、仪器设备购置1059.79万元(占5.65%)、师资队伍建设支出140.35万元(占0.75%)、图书资料购置46.02万元(占0.25%)、其他支出16426.46万元(占87.60%)。

4-4 学校2019年度办学经费支出构成

(数据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20))

4.3院校治理

不断优化机制体制。推进学校章程统领下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了包括教学、人事等一批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出台试行;进一步发挥教学基层单位职能,完成基层教学单位设置和负责人选拔,出台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办法》,编制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师德手册》;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师的培训,出台试行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修订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办法,下达核心指标任务书,发挥目标考核机制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工作统筹。

聚力打造“服新”品牌。学校重点创建申报无锡市大数据实训培养基地,积极筹建企业联盟,打造服务新区的品牌项目;配合区委区政府的对口帮扶工作,落实青海省互助县在无锡高新区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委托培养和学历提升,助推东西部扶贫工作;签订全方位、定向捐赠、人才培养等校企合作协议,成为无锡市“1+X”联盟秘书长单位。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疫情期间,学校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保障应急演练,针对薄弱点和风险点精准施策,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先后出台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季开学相关工作的方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工管理规定》《疫情防控校内医学观察集中隔离场所设立方案》等文件,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及时解决防控相关问题;全校师生积极配合,思想稳定,守住防控底线。

4.4 质量保障

学校始终秉持教学质量第一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围绕创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全员、全过程、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推进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从而实现对校、院两级层面的教学监控、评价与指导。加强过程性教学监控,实施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重点环节的专题督导;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全覆盖听课;开展学生线上期中评教和期末评教;制定由学生、同行、督导和二级学院(部)共同参与的教育评价制度;与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公司构建教学质量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自主分析,生成院、系报告和个人报告,全方位反映教师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提供合理的教学改进意见;建立常态化教学环境下的网上巡课评课管理体系,创新听课、评课新模式,对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动态跟踪和各类监控数据,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时跟踪改进,形成检查、评价、诊改、再检查的闭环循环的质量监控机制。

    【典型案例21】质量监控不断线 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面对疫情,学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开展在线教学,同时,主动研究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做好疫情期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通过认真研究各种线上授课平台,广泛了解不同平台的特点及平台授课环节的呈现方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线上听课方案,确保质量监控不断线,严把在线教学质量关,对全校339位任课教师进行了全覆盖听课,并且每两周对在线听课情况进行反馈,对每一个阶段在线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指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先后开展学生线上评教、期中评教和期末评教三次评教活动,组织全校150名学生信息员每月反馈在线教学情况,对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改进,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T))_)TW4V0QU}_}01PE~V4A

4-5 督导向任课教师在线反馈听课情况

4-6 教学质量工作会议现场

    5 国际合作

5-1  国际交流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备注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国(境)外人员培训量

人日

79

0

——

2

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

人日

125

0

——

3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

0

0

——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数

0

0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备注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4

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5

3

曹睿桓、张育仁团队201910月在“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物联网专项赛,获优秀表现奖;

李威德、林庭宇团队201910月在“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物联网专项赛,获三等奖;

张博勋、余柏均,邱柏维团队201910月在“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物联网专项赛,获三等奖。

5

国(境)外办学点数量

--

--

——

 

5.1 国际(境外)合作与交流

拓宽国境外学术交流渠道。学校出台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全额资助学生出国(境)研修管理办法》,成立了学生出国(境)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全额资助优秀师生赴台湾本科院校——台湾龙华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研修与交流。赴台师生团队在此次全额资助研修后,积极参加了创新创业团队选秀竞赛、微电影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获得了多项奖励和技能证书,用实际行动向台湾合作院校展示了我校“四有”新人的风采,龙华科大的老师和领导们对赴台师生表示高度认同,对学校教师的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与合作院校有针对性地联合举办了相关专业竞赛、文化专题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在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成果显著,获得了由无锡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颁发的2019年度锡台交流合作“百合·星光”奖。

   【典型案例22】境外师生赛队首次登陆市技能大赛  开辟锡台两岸青年学术交流新高度

201910月,由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社局、无锡市科技局、无锡市团市委等单位主办,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承办的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物联网专项赛在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邀请合作院校台湾龙华科技大学3支代表队参赛,与无锡市8所学校的15个代表队同台竞技,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代表队取得了2个三等奖,1个最佳表现奖的好成绩。此次竞赛,是无锡市组织的市级大学生技能竞赛中,首次有境外团组应邀参赛,增加了学生间多元交流的渠道,拓宽了两岸技术技能交流平台,受到了市政府、与会高校的一致好评。

 

5-1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赛队受邀参加无锡市创新创业能力大赛

 

积极搭建线上国际交流平台。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学校积极探索并实践国际交流新模式,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搬到了云端,以线上国际交流模式,分别面向韩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院校共举办了3场大型云端分享交流活动,百余人次师生参与了线上的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线上交流平台和可视化教学模式,以文化为载体引入情境式语言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典型案例23】中韩文化云端分享会开启线上国际交流新气象

疫情情况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搬到了云端,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在锡韩资企业SK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韩国亚洲大学联合举办了中韩文化云享会。韩国亚洲大学和SK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分别在线向全国各地的学校师生、在韩留学的优秀毕业生介绍韩国亚大专业设置及最新留学政策,分享在韩研修经历和韩企文化。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将国外院校、在锡外企和学校的合作项目融合在一起,同频共振,在云端与学生们进行分享。“校企校”(即国际院校、外资企业与本地高校)的合作交流模式,融合了学校新吴模式的办学特色,创新了国际交流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氛围,助力打造疫情下的国际化产学研平台。

5-2 中韩文化云享会现场

5.2 国际化课程与证书

国际通用资格证书LCCI课程嵌入与市场宣传同步进行;德国AHK证书现有考官三名,为我院双元制学员开展德商会AHK证书考核,并为国内其他AHK证书考点考试提供支持。

 

     6 服务贡献

学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注重技术创新和服务企业,2020年技术服务到款额216.98万元,服务企业产生经济效益430.63万元,组织非学历培训服务33524人日,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去年有所提升。

6-1 科研与社会服务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备注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152.00

216.98

--

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

万元

311.00

430.63

见附件

2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39.40

41.56

--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备注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3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13.18

13.20

--

4

非学历培训服务

人日

20158

33524

--

其中:

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人日

20158

12639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

人日

0

0

--

退役军人培训服务

人日

0

0

--

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服务

人日

0

300

--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万元

171.45

138.79

--

6.1 服务国家发展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加大东西协作工作力度,加强对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援助和文化扶贫,不断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与西昌学院开展校校合作,促进了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青海省互助县积极洽谈学校对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帮扶计划,进一步落实互助县在无锡高新区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委托培养和学历提升。

   【典型案例24】践行扶贫同扶智扶志深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指示精神,学校以“高新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为教育扶贫载体,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西昌学院开展校校合作,践行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国家战略。近年来,共引育了266名大凉山地区本科后学生,现实在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率超过98%2019年,西昌学院又选派了50多名贫困学生来我校参加工业机器人、软件开发等项目实训。经过6个月技能实训与职业素养教育,激发出学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扶智与扶志融合,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通过校际教师互派、学生交流,推荐就业等全方位合作,促进了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为教育扶贫提供了示范性案例。

6-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西昌学院工作交流现场

6-2 学校组织西昌学院学员参观无锡高新区软件园

    【典型案例25以书为媒,科院爱心传千里  服务社会,阅读扶智圆梦想

年初,学校收到一封2016级校友袁浩支教的凉山采红村小学发出的请求信,信中提及的孩子们缺少适宜的学生读物,请求母校支援。收信后,学校决定在凉山采红村小学所在的采红村建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分馆,同时向科院全体师生和学校所在的无锡市新吴区的广大读者发出爱心捐书倡议书。倡议书发出后得到了积极响应,短时间内共收到爱心捐书334册,加上科院图书馆自筹的图书183册,合计517册图书。目前筹建分馆的书籍已经由中国邮政快递到凉山采红村。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始终以服务地方、反馈社会作为使命担当,以图书为桥梁,以书香传爱心,倾力为西部地区孩子们圆阅读梦。

以书为媒,科院爱心传千里 服务社会,阅读扶智圆梦想

6-3 采红村分馆图书发出仪式

6.2 服务地方发展

6.2.1人力资源供给

学校紧贴无锡高新区的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核心产业群,对接无锡苏南空港产业园,适应高新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要求,以专业群人才培养制订作为突破口,重点建设7大专业群;根据高新区企业的要求,在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区校一体化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服务学生的成长成人,服务企业的发展。

发挥“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服务联盟”作用,实施“校企无缝”对接,举办“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服务研讨会”,与园区重点企业代表共同研讨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15家企业签订了人才服务协议,举办“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供需见面会”系列活动,组织招聘、应聘活动10余场;为无锡智明创发软件有限公司、易保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等企业定制培养和输送117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完成成人提升学历教育3000人,面向高新区产业工人开展培训全年近10万人次,引智全国百所高校8200多名本科后学员进行实训,一次性留新率(留在无锡高新区就业率)达到90%以上,被授予高新区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学校以“无锡市科苑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载体主动面向行业和企业开展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在职职工与转岗职工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素质提升培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目前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3个,工种30个,2019学年完成社会培训33524人日。

6-4 学校被授予“高新区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6.2.2 科技服务

推进二级学院和高新区街道企业对接,组织二级学院完成申报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企会协作协同创新计划项目7项、无锡高新区党建项目和科创项目双向融合项目3项;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积极筹建团队建设;完成新吴区统计局委托课题“新吴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及面临的困难研究”(到账经费12),为新吴区实现产业升级、科学管理、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四技服务合同签订金额约107万元;申报各级各类科技纵向科研项目4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8项;申报各级各类社科纵向社科项目64项,成果奖37项。

   【典型案例26】提供智能制造诊断咨询 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学校申获省级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服务无锡高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抢占制造业发展的“智”高点。该中心在智能装备应用、车间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自动配送、产品信息可追溯、设计开发与生产联动协同等方面,为无锡美峰橡胶制品制造有限公司等16家无锡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咨询。通过人员访谈、资料查阅、实地走访等查找问题,形成书面诊断咨询报告和解决方案。通过提供智能制造诊断咨询服务,学校积极服务本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与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加深融合。

6-5 为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咨询服务

   【典型案例27整合优势资源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全面打造“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的目标引领下,学校牢固树立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社会服务观,不断增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在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社会服务职能。充分整合学院优势资源为新吴区各产业园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培训服务。目前已经连续开办5期云代账班,企业客户数量累计超过180家;为无锡空港物流有限公司提供3轮管理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并为其他各类企业提供包括物流技术、ERP软件、交易数据分析在内的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培训服务。同时,还完成了新吴区的《工业企业发展变迁史料编纂》、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科普活动等多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也不断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6-6 无锡空港物流有限公司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6-7 项目负责人培训现场与学员交流

 

6.2.3社区服务

依托“政府+学校”双主体合作平台,积极统筹本区域社区教育资源,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服务体系,重点负责队伍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开发、理论研究、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教育示范和业务指导。每年定期举办社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联合街道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宣传和学习活动,评选出一批“数字化学习之星”“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的教育模式,线上学习以微信公众号、E-学网、学习在线等为载体展开,线下学习以市民大讲堂、送教进社区、实践体验等为载体展开,同时整合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形成方便居民自主选择的学习超市;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7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开发各类课程18门,16门微课在第五届NERC杯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中获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社区学院获“优秀组织奖”。此外,积极开拓公益性教育服务新领域。

   【典型案例28】线上线下交互融合   办好普惠共享社区教育

为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社区学院依托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优质、丰富、适用的社区教育资源和载体,重点探索实施了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线上和线下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线上以“新吴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E-学网”、“学习在线”为主要学习平台,促进居民自主学习;线下以“市民大讲堂”“送教进社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展示体验中心”为载体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开发各类线上线下教育课程,充实数字化资源库,形成丰富多样的学习超市,实现居民“各有所学,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有所乐”的目标。

 

 

6-8 各类线上学习平台

6-9 送教进社区泥塑课程

 

6.2.4文化服务

促进文化交流,承办由无锡、苏州、常州、湖州环太湖四城市台协和无锡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共同举办“海峡两岸环太湖经贸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长三角城际台青篮球交流赛”,无锡日商俱乐部的“软式棒球运动会”,选派教师参加由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宣传部(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新吴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村田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无锡新吴区文化馆、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无锡高新文体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新秋赏非遗,新吴区国际友人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国际友人展示中国非遗文化。

   【典型案例29】传播非遗文化 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新吴文化风貌,学校积极参加由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宣传部(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新吴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村田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无锡新吴区文化馆、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无锡高新文体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新秋赏非遗,新吴区国际友人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教师代表身着一袭宋制汉服,在活动现场为国际友人上了一堂关于“立秋”传统文化知识的微讲座,展示了女书作品、文化创意产品,并带大家进行了女书、色空鼓体验。在场的国际友人纷纷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受邀参加这次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10 国际友人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典型案例30】发挥专业优势 传承吴地文化

学校利用专业特色优势,成立“吴地非遗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文化服务功能。教师团队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无锡博物馆惠山泥人藏品传统纹样进行数字化分类采集、修复和整理,研究和总结惠山泥人传统纹样数字化的操作流程和修复方法;指导学生制作吴文化主题表情包《泰伯的日常》和《阖闾无锡话》,在微信表情商店上架;指导微视频《无锡琴事》以无锡的非遗项目二胡制作为主线,集中讲述了无锡诞生的杰出音乐家刘天华与盲人阿炳各自与二胡的故事,同时通过二胡的手工制作工艺大师的讲解,将匠人匠心的工匠精神传承给现在的年轻一辈,并获得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传承的力量”微视频大赛江苏省二等奖。

http://oa.wxstc.cn/seeyon/fileUpload.do?method=showRTE&fileId=7540582023930005227&createDate=2020-09-08&type=image

                   6-11 微视频《无锡琴事》

      7       挑战与展望

7.1面临挑战

一是距离“高水平”尚有差距。对标《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遴选指标体系》,学校办学成果尚显不足。亟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二是彰显“跨界性”尚需努力。学校产教融合的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服务“贡献度”尚需提高。学校服务高新区(新吴区)的工作机制已然形成,服务成果不断涌现,但服新的核心指标、品牌亮点不够凸显。

7.2 展望未来

学校将以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为引领,坚持“立足高新区 融入高新区 服务高新区 ”的办学宗旨,服务高新区(新吴区)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实“十四五”新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大力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集群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社会美誉度。

二是夯实“理实一体”新服务机制。契合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校地同频共振无缝对接。深入开展高新区职业教育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践,“理实一体”、相得益彰。

三是落实“区块链”新发展格局。形成“一横一纵”、多边互动、区校一体的“区块链”,践行“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提炼高新区高职教育新时代范式,提供全国职业教育新发展范本。

    附件

    附件1: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标(2021

1 学生发展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毕业生人数

1786

1944

其中:就业人数

1751

1763

2

毕业生就业去向:

A:留在当地就业人数

1138

1171

B: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

3

30

C: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

1230

975

D:500强企业就业人数

112

120

3

初次就业率

%

98.03

90.69

4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71.50

68.00

5

月收入

4500.00

4580.00

6

自主创业比例

%

0.14

0.21

7

雇主满意度

%

98.00

98.00

8

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

%

80.00

82.00

9

母校满意度

%

98.00

98.00

 

2 办学条件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15077.19

15152.23

2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m2/

24.47

20.69

3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

1.40

1.01

4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7188.00

18466.74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

1577.35

5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万元

243.65

386.20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6

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人时

452.67

398.76

7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281.00

281.0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

--

8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50.00

50.0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

--

9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

省级()       

地市级(

行业或企业()          其他()

 

3 教育教学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450

450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483

528

其中:专任教师总数

342

363

2

生师比

--

13.35

14.24

3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80.12

82.00

4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

%

36.84

38.00

5

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

课时

19827

6760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804800.00

660443.21

其中:财政专项补贴

--

--

6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771

736

其中:

线上开设课程数

125

145

线上课程课均学生数

78

113

7

教学满意度

一年级

二年级

1)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73

66

满意度

%

98.64

96.39

2)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73

66

满意度

%

98.10

95.93

3)专业课教学

调研课次

课次

54

117

满意度

%

97.69

95.48










 

4 科研与社会服务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备注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152.00

216.98

--

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

万元

311.00

430.63

见附件

2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39.40

41.56

--

3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13.18

13.20

--

4

非学历培训服务

人日

20158

33524

--

其中:

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人日

20158

12639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

人日

0

0

--

退役军人培训服务

人日

0

0

--

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服务

人日

0

300

--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万元

171.45

138.79

--

 

5 国际交流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备注

1268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1

国(境)外人员培训量

人日

79

0

——

2

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

人日

125

0

——

3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

0

0

——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数

0

0

4

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5

3

曹睿桓、张育仁团队201910月在“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物联网专项赛,获优秀表现奖;

李威德、林庭宇团队201910月在“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物联网专项赛,获三等奖;

张博勋、余柏均,邱柏维团队201910月在“创响无锡”全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物联网专项赛,获三等奖。

5

国(境)外办学点数量

--

--

——

 

 

上一条:督导简报第118期

下一条:督导简报第35期

关闭

Copyright 2015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无锡市新区新锡路8号  电话:0510-85347735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招生公众号
官微公众号